小学期末复习指导的几点建议


来源:义乌名师家教网 日期:2011-12-7

一、把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、能力、习惯放到首位。

期末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,对加强知识巩固、促进知识系统化、提升知识的应用水平、促进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
期末复习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重要环节。一个不善于复习巩固、拓展优化自己知识能力体系的学生绝不会是一个学习成功的学生。

缺乏自主复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学生,往往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、应首先做什么,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既没有实效评估的意识,也没有价值判断的能力,更没有灵活变通的愿望,只能盲目被动地完成和执行。这样的学生对应该如何复习很少有自己的想法,甚至连兴趣愿望都没有,几乎成为意识麻木、智能缺失的“机器人”。

出现这样的问题,根源在教师。教师对培养自主复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不够重视,缺乏这方面的具体指导,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设计规划、布置任务、安排训练。平时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,注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,复习阶段更应充分放手,给学生自主的时间机会,加强自主复习的指导,不能把学生当成无知无能的知识容器和训练对象。

应注意三点:

1、教是为了用不着教。复习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、能力与习惯。人一生中要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复习,甚至经常应对测试挑战。知识积累、技能训练固然重要,但不能享用一生,真正影响一生的是通过复习培养起来的自主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。复习指导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一次应考取得好成绩,应当为学生的终生健康发展、可持续发展负责。不完全为应考而指导复习,应考效果往往更好。

2、教师要强化培养意识,切实把培养自主复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放在复习指导的首位。

3、指导学生经常反思总结交流,不断丰富完善复习的思路、方法与策略。如何复习更有效,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想法,学生最有发言权。教法要以学法为依据,为学法服务,指导复习也是这样。建议经常在班内召开“群英会”,请学生交流复习的经验体会,引导学生自觉地反思总结,不断完善、优化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策略。

(如何培养自主复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,参见本人教育博客中学科论文《全面掌握目标,培养能力习惯》)

 

二、遵循复习指导的一般规律,制定科学的复习规划,什么阶段做什么事。

1、复习指导阶段的一般划分

撒网阶段——全面复习,系统掌握。最好从复习一开始就指导学生看教材纲目,列复习提纲,由宏观到微观,由主干到细节,形成知识技能系统,再随着复习深化不断丰富扩充和完善。还可经常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复习提纲,取长补短,补充完善。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加强指导,务求复习全面系统,不出遗漏。

常出现的问题:学生没掌握“撒网”的基本方法要领,形不成知识技能系统,复习涉面不够宽,布点不够细,巩固不够实。

堵洞阶段——重点突破,堵塞漏洞。在全面复习基础上发现漏洞或薄弱环节,集中进行强化训练。

常出现的问题:问题分析不具体,主攻方向不明确,盲目地训,没有针对性地练。

收网阶段——回归纲目,梳理简化提升。要指导学生由细节回溯主干,由目返纲,由繁到简,由微观提升到宏观,理清脉络,沟通联系,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技能体系。这一阶段要指导学生不断简化复习提纲,由十几页到几页最后到一页小纸片。看到这一页小纸片就能回顾全部复习内容,纲目清晰,巨细不遗。

常出现的问题:迷途忘返,不能及时回归纲目,一大堆内容混乱堆积,彼此联系不起来,不能纲举目张,常常散落遗失,一遇冲击就全面崩盘,极易导致信心丧失、意志崩溃。

考前调适阶段——适应训练,调试状态,提高适应力。适应训练不同于一般的综合训练,也不同于专项强化训练。适应训练重在考前适应调整,量不宜过多;练后要认真总结,指导学生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。

常出现的问题:适应训练过多过滥,盲目加压,劳逸失度,心焦力瘁,兴味全失,意识模糊,思路紊乱,甚至斗志松懈,侥幸等待。

四个阶段中,第一、二阶段可各占全部复习时间的2/3,后两个阶段占1/3。

2、考前训练

适量的考前训练是必要的。考练的目的大多是复习诊断,是为推动复习深化服务的,绝对不能以考练代复习。不是考得越频繁、练得越多效果越好,抓好练后的反思与补偿性强化复习比应考练习本身更重要。

首先要明确考练的目的,有针对性地设计考前训练。不同的目的练习内容、重点、难度不同,练后的处理策略也不同。按照目的划分,考前训练有以下几种:

(1)综合检测复习效果,发现漏洞和薄弱环节。贴近实际考试要求和难度,重在通过卷面分析查缺补漏,进行补偿性复习。多用在第一阶段完成后,为第二阶段重点突破、堵赛漏洞提供依据。

(2)增强熟练程度,提高速度。一般是面向大多数学生,练习难度中等者居多,多用于第二阶段强化提高。

(3)拓展思路和视野,提高适应力;难度可略大于实际考试,覆盖面略宽些。一般面向优生,可用于第二、三阶段。

(4)疏导心理压力,增强信心。难度可适当降低,重在分析优势,确定目标,树立信心。多用于考前适应训练,主要目的是心理调适。

3、考前心理调适

(1)最佳心理状态是气定神闲,坚定自信,松而不弛,适度紧张而不焦躁忙乱。心态要放松,时间利用要高效,力避瞎忙乱忙胡咋呼。为了给学生加压,学校门前挂上大黑板,期末考试倒计时还剩多少天,教师、学生不忙乱才怪!学校领导内心太虚弱,太缺乏自信,太为尊严着急,有意无意间把自己内心的压力转嫁到了教师学生身上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
(2)影响心理状态的心理因素——

态度:是如何看待考试的,重视与否,是急功近利还是科学面对。

动机强度:利益关联度大小决定动机强度。最佳心理状态应是动机强度适中,进入应激状态,但意识、神志清醒,思路清晰,行为有条不紊,甚至常常能充分激发出智力潜能超水平发挥。

自信心:信心决定心态。

准备程度:影响成功指数的估计,因而也常常成为制约自信程度的重要因素,但不是决定因素。

    (3)注意的问题:

领导、教师要正确面对考试挑战,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、学生宽松应考的舆论氛围。

要让学生自信,领导、教师首先要自信。

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辩证地理解压力,科学地进行可能性分析(可能出现几种结局,最好的结局是什么,最坏的结局又能怎么样,争取出现什么结局可能性最大),自我缓解压力。不要把目标定得太满,要留有弹性和余地(底线目标,最近发展区目标,最理想的目标)。一旦把结局、可能性分析透了,目标定得客观了,压力就会相对减小。

注意排解两种极端情绪:一种是懒散松懈,倦怠消沉,或者破罐破摔,或者侥幸等待,放弃了积极努力;另一种则是盲目焦躁,手忙脚乱,坐不下来,思考不进去,空转瞎忙,效率低下。

三、增强团队意识和时效意识,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

1、增强团队意识,共享资源,协同作战,提高整体竞争力。

复习阶段集体教研很重要,关键是研什么,如何研。

2、增强时效意识,提高复习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(1)从复习、训练的量上看,要科学适度。

量大量小,既要看绝对的量,又要看相对的量。

看绝对的量,作明确的限制。对全体学生而言,各科综合起来,学生能够承受得了的量才是适度的量;对具体学生而言,能够完成且略有余地的量才是适度的量。

看相对的量,看学生的感受。能忙得过来,无疲劳应对之苦,还有自己支配的时间,才是科学适度的量。

滨北镇英才学校复习阶段晚自习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复习,学科教师不准进教室干扰,经验可取。

能不能每天至少给学生挤出半小时的自主时间?没有自主支配时间的复习将是很苦很累很低效很可悲的!

(2)从复习、训练的质上看,要增强目的性、针对性,把有限的时间、精力放到刀刃上,做确实有用的事。

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复习、训练,使学生确有收获。切忌目标不明确地盲目复习和训练。

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展开复习、训练,让每类学生都有收获。切忌不作具体划分的“一刀切”。

几种误解:只要不让学生闲着,就一定有收获;只要练,就一定有收获;只要让学生坐在教室里,就一定有收获。

3、科学处理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的关系,提高指导实效。

(1)两个基本原则。

首先要抓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,提高整体竞争力,然后再抓个别存在的问题,堵塞丢分漏洞。

首先要抓大多数学生,然后再考虑培优补差。

(2)根据班级具体问题确定竞争战略。

是否采用上面两条基本原则,还要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。比如: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多不多,是不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;后进生的问题是否非常突出,优秀生的发展潜力是否尚未激发出来等等。

四、阅读复习指导

1、阅读复习的目标确定。

分解课标要求,确定具体的复习目标和内容要求——

(1)思想内容的阅读理解

借助注释、运用工具书、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或句子;

归纳段落大体意思;

概括文章主要内容;

理解文章表达意图;

通过阅读理解获得感悟、启发或教益;

对文章思想、观点、人物、事件进行评价;

综合利用课文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。

课改以来,为了纠正语文教学训练机械的倾向,归纳段落大意、概括主要内容、理解表达意图等主要阅读理解训练有所削弱,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
此外,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会从文章阅读中获得感悟,受到启发,获取教益,否则阅读有什么意义?而且,学生作为阅读主体,不应总是过分谦恭地被动地理解、接受文章信息,还应主动地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、人物、事件等作出大胆评价,形成自己的看法见解,并能综合利用文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。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,阅读复习指导必须充分重视。

(2)阅读欣赏和借鉴

发现表达精妙的词句或描写;

体会文章(词句段篇)表达技巧,说说是怎么写的,好在哪里,由此受到哪些启发;

评价文章(词句段篇)表达技巧,说说文章表达上有哪些优点或不足,如果让你写怎么写更好等等。

欣赏借鉴是与内容理解同样重要的阅读训练。读写结合,读中学写,是提高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。阅读复习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,教给学生基本的欣赏借鉴的方法。此外,阅读欣赏借鉴不只是理解别人表达的精妙之处,更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借鉴。应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,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对别人的写法进行大胆评价,既注意发现别人的优点,也注意发现其不足,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见解和表达个性。这样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名家名篇,纠正阅读教学中“奴性”倾向,突出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核心目标。

2、复习阶段课文应该用来干什么,怎样用。

切记:课文只是例子!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词句意思、段落大意、中心思想、写作特点。考试命题一般不用原题,死记硬背意义不大!

可以以课文为例分类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,也可以进行强化训练。

(1)以课文为例分类进行答题技巧指导。

比如,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,一般应首先知道词语的一般意思,然后再指出特殊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。概括文章中心思想,首先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,然后再阐明作者表达意图。谈启发感受,应特别注意抓住关键点,认识问题的思路要尽可能开阔,要点概括要尽可能全面,要点表达要清晰(分开要点表达,不要混在一段话中),要尽可能谈深刻,谈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等。这些方面的要求都可以课文为例进行具体指导。

(2)用学过的课文进行强化训练。

有两种基本方式:一种是原来训练什么复习阶段仍练什么,另一种是用课文作原来未进行过的训练。比如某篇课文段落层次比较清晰,适合进行划分段落、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,原来学习时这样用过,复习时还可在同类训练中作为例文使用;文章首尾呼应比较典型,原来学习时没有涉及,复习时也可用来进行这方面的强化练习。

(3)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阅读材料进行强化训练。

适当扩充新的阅读材料进行强化训练是必要的,但要注意两点:一是选文要特别慎重,要尽可能典型,努力围绕核心意图展开强化训练。选文不典型,新的特点太多,反而容易干扰训练,把学生搞糊涂;二是量不能太多,太多太滥,加重学生的负担,没有必要。

五、作文复习指导

1、作文必须复习,考前指导确有必要。

2、做好两个解读,确定作文复习指导的目标要求。

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解读:应该掌握哪些类型文章的写法,每类应达到哪些要求。

近几年来作文试题的分析解读:课标要求往往是通过哪些类型的题目体现的,进行类化分析,列出分类训练序列表。

3、分类指导,重点强化,提高竞争实力。注意类型要全面,每类要练透。

4、考前要集中进行灵活适应指导,提醒容易出现的问题,拓展学生思路,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。审题指导,可一题多析,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变换角度,想想这个题目还可能以哪些方式呈现,每种呈现方式写法要求有哪些区别,尽可能拓展思路,触类旁通。选材指导,可一材多用,想想同一材料还可用到哪些题目中,每个题目中具体用法有哪些区别,指导学生灵活变通。此外,构思,表达,修改,都须进行集中指导。特别是修改,不重视不行。好文章是写出来的,更是改出来的。要努力培养学生写后反复修改的意识能力和习惯,复习指导、考试命题都应给予特别关注

编辑者:义乌名师家教网www.yiwumingshi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