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留学热”是成果还是败绩?!》
(本文有感关于“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两周年评述”的评述中将“留学热”归结为“中国教育的成果”,并标以“融入世界——到国际熔炉中千锤百炼”的标题,文章这样开始:“截至2011年年底,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达142万。近3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达23%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”……)
而同样的事情,我也看过完全不同的评价(甚至国家有关国家发展战略调查),将此归结为“中国教育的败绩”(与国家不该忽视的发展倾向——针对留学不归与尖端人才流失)!
对此的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,但如何来看,虽不能说是“立场问题”却也是“作风问题”(文风),嘿嘿!——起码是“理念问题”吧!——因为这样的问题虽不能一味“消极的”来看,但归为“中国教育发展的功绩”,实在有点讽刺:
一方面,出国留学是国家教育的开放政策和国际化策略,更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渠道——古今未来的国家发展均不可或缺!
但另一方面,国家留学人员大量不归和流失、留学人员年龄越来越小……无奈的反应了对中国教育环境的缺乏认同的现状的确已不容忽视!
我不久前也写过一个杂文《教育缺失的逻辑推理一》就从后面的角度描述了“出国热”:“如今学生背负着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,没有幸福感、不喜欢自己的学习环境,进而缺乏对我们教育和教育环境的认同……从小在一个不认同的环境里长大的学生,怎么可能没有排斥感?——排斥这个教育要赋予的思想、理念、价值观、人生观......排斥自己的学习环境、生活环境,甚至自己的国家!……”
——站在一个角度,虽然片面,却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!因为凭心而论:有多少人是怀着报国的目的而出国留学的?(像我们先辈那样?!)——从我们出国的数量和回国的数量差距就可以看出来!
2007年的一份中国社科院发布《全球政治与安全》报告显示,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,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。自1978年以来,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,仅27.5万人回国。流出海外的78.5万青年才俊,相当于30所北大、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。而回来的还包括大多为经济压力、文化压力,或家庭需要而回流......
如今出国留学的人数已激增至142万,就是在那篇将留学热归结为教育“发展成就”的文章中,列举的国家推出诸多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措施感召下——如“国家设立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、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’、‘春晖计划’、‘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’”—— 等等如此之大的力度,我们只吸引了一小部分回国,仍有大半学子流失海外!
——种种迹象都说明了我们辛辛苦苦营造的教育环境,根本就没有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同!
所以,要强调的是:重要的不是留学不留学,回国不回国,是“逃避”还是“求学”……而是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,办好自己的教育!
——当我们的学生都认同自己的教育和教育环境,认同我们教育赋予的理念和价值观,爱家也爱国,您就不必担心它出不出去,也不必承担更多“风险”给那么多“吸引措施”,他们都会回来的!——因为他们爱国、爱家,他们更希望把自己的才智,献给这片生养和培育他们成长的土地和人民!!!
这也就是要说的另一个侧面!——同样的东西站在不同角度竟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,无怪有人说政治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东西,就看你为什么服务……
——我发现我又要问蠢问题:这个世界好笑还是悲哀?
“中国教育的世界眼光”首先应该是把自己做好,让学生有一个让自己认同的教育和教育环境!让中国有一个让世界羡慕和赞扬的教育!